高考作弊与反作弊 一场围绕高考的高科技攻防战

时间:2012年01月04日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1年6月23日;作者:杨程

年年高考都不缺少话题,今年也不例外。这不,今年高考所采用的高新技术就让人眼花缭乱。自从考试制度诞生以来,由考试应运而生的作弊与反作弊之间的这场较量就一刻没有停止过。从唐宋时代的糊名法、金初的洗澡裸检,到明朝针对违纪考生的“枷号一个月”、清朝的脱裤子检查,再到如今动用高科技设备,历朝历代的考试组织者为防止作弊采用了种种手段,无非是要确保考试的公正。考试制度设计的初衷也是要力求符合公平这个原则。没了公平,考试也就失去了意义。当今作弊手段的推陈出新,令人防不胜防。教育主管部门不能只满足于见招拆招,还是应从根源上多下工夫。

“还在为搜寻考试技巧而烦恼吗?还在为记不住单词而抓狂吗?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本公司发明的××型眼镜保您顺利通过每一场考试!”这是今年高考前夕出现在某网站的一条广告语。

今年的高考虽已尘埃落定,可围绕高考的话题至今还在持续。譬如,高考中的高科技作弊与反作弊之间的较量。

使眼色、带小抄、传纸条、发短信……如果你还用这些老套的作弊手法,那你就out了。6月6日,教育部发布2011年高考预警,通报了高考之前连续破获45起涉及贩卖高考作弊器材、考试诈骗案件,捣毁一批销售作弊器材窝点。6月7日上午9时整, 2011年广东高考第一科语文考试开考,与此同时,一条内容为“广东省今年语文高考作文是《回到原点》”的微博出现在互联网上。一时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题疑似泄露的话题被炒得沸沸扬扬。事件过后,经调查证实,汕头考生陈某将手机私藏于不锈钢水杯内,趁监考老师不注意,迅速拍下试题,并通过彩信发给了场外的两名接应同学,其中一名“微博控”第一时间把考题发到了微博上。

“现在的考试作弊跟很多年前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语。纽扣、笔芯、针孔摄像头、眼镜这些工具都用到了高考作弊上。”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黄友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看上去普通的尺子、橡皮、眼镜盒等用品,只要用一支带磁性的笔靠近它,安装在尺子上的显示屏就可以接收到场外发来的信号;将只有米粒大小的隐形无线接收设备塞在耳朵、鞋子、钱包等隐秘之处,从外表看根本无法察觉;由两副眼镜及接收设备组合成的“眼镜蛇”,戴上它之后,考生看到的试题,考场外的“枪手”也能看到,后者通过无线话筒将正确答案传至前者的耳朵里……。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面对“武装到牙齿”的高科技作弊装备,教育部门的反作弊手段也在不断升级。灵敏度高,遇金属即响,能检测考生携带手机、无线耳机等的金属探测仪近些年已被广泛用在各地考场;2008年,人脸识别系统首次在考场使用,该设备在0.01秒钟左右的时间内就能判定两张脸的相似程度,从而杜绝“枪手”替考;能释放出无线干扰电波的屏蔽仪在一定范围内能使手机和其他无线接收设备失效。在“电子眼”的监控下,考试过程将被全程记录,如有问题可以随时调出。

高科技的作弊手段不断花样翻新,教育部门所采用的反作弊手段虽然先进,却也往往疲于应付。类似陈某这样的“漏网之鱼”也不时见诸报端。专家认为,要想从根本上遏制高考作弊,仅靠科技手段是行不通的。与市面上种类繁多的作弊装备形成对应的是,当今教育制度下诚信的缺失。此外,违法成本过低也是导致高考作弊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对于高考作弊,考生受到的处罚大多数只是被取消当年的考试成绩和第二年的高考资格;另一方面,对于生产和销售作弊器材的企业没有明确的法律制裁的手段,在高利润的诱惑下,不法企业往往会选择铤而走险。

下一篇:教育部:查获高考违规人数264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