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的转载之弊
时间:2010年12月29日 来源:

周日到小区阅览室翻阅报纸,无意中发现本埠一家很有名气的报纸的综合新闻版,共编发了4篇稿件,但令人遗憾的是,其中有3篇稿件均在文尾带有括号,注明转载自某某报或某某网站。纳闷之余就又翻了当日的其它报纸,结果发现有一家大报也在新闻版转载了那3篇文章中的一篇。周一上班就又到单位资料室翻了翻其它省市的好几家报纸,亦发现几乎每份报纸上都有转载自某某报或某某网站的新闻稿件。而有的报纸还开办有转载“博客”的专版,定时定期编发。还有报纸的副刊版也“照此办理”,常常转载名人、明星和专家学者已在其它报刊发表的文章。由此可见,转载已成为时下有的报纸的习惯做法。

古人确实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说法,讲的是善于借鉴的道理,话没有错。就报纸的转载而言,我想说的是:从表面上看,这些报纸转载其它报纸和网站的文章,目的无非是为了增加报纸的可读性,以期吸引更多读者的眼球,扩大发行量,但长此以往,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自我矮化。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在我国的报纸行业内,有一条规矩,凡新华社的重大通稿,各省市的党报,都要转载。由此可见,一份报纸转载除新华社的通稿外,再选择其它报纸或网络的最新、且有视觉冲击力的好新闻稿件,不是不可以,问题在于要精选,要适度、适量,不能一个整版的四分之三的稿件是转载。众所周知,一份报纸,特别是一份大报,一份本省、本市的主流媒体,都有自己的记者和编辑队伍,其任务就是在第一时间采访、挖掘省市内外的重大新闻和社会新闻,关注国计民生,既是对国家的或是世界上发生的大事的报道,在自觉遵守纪律的前提下,应有本报的独到报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独树一帜”吧。倘若习惯于、忙于转载其它报纸或网络的新闻稿件,“吃现成饭”,无形中给人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感,自然也就降低了报纸自身在读者心目中的威信。久而久之还会减少读者群,甚至失去市场。

助长懒惰。记得有一位新闻界的老前辈说过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新闻报道不是写出来的,而是跑出来的”。一个“跑”字,入木三分地道出了记者和编辑的职业是一个十分辛苦的职业。辛苦就意味着勤奋劳作。无数事实也一再证明,好的记者和好的编辑,都是像蜜蜂一样勤奋学习和工作的人,因为勤奋,出自他们之手的每一篇新闻报道,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辛勤劳作的汗水、勤于思考的心血、启迪心灵的说教、激人情操的哲理言辞。一份报纸如果单靠转载过日子,无形之中就会挫伤勤奋工作者的积极性,助长懒惰者的坏习性。再说了,如今不但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更是“信息闪炸”的时代。特别是网络已遍布地球村的角角落落,凡事无论大小,只要有人为之,鼠标轻轻一点,显示器微微一闪,地球人立马都知道,致使信息满天飞。记者编辑不去“跑”新闻,而是一味点鼠标下载新闻,靠转载办报,看似名正言顺的“拿来主义”,实则是懒而又懒的“下下之策”。

浪费版面。也许,编辑和老总是受电视广播实况转播的启发吧,因而也喜欢上了文字“转播”。殊不知电视广播的实况转播是和新闻事件是同步进行的,是立体媒体直观又直达的“第一报道”。这是平面媒体无法企及的。报纸的转载,不但是“二次运载”,更是重复劳动。是拿了别人的新闻产品来添补自己的版面,把话说白了就是“借花献佛”。而这些“花”,其实不少读者已通过电视广播或互联网“识得庐山真面目”,仅从这一点看,一份报纸转载其它报纸或网站的新闻稿件,非但意义不大,反而是极大的浪费。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报纸的版面属稀有资源,可谓是“寸版寸金”。从经济效益看,就报纸而言,转载的做法也是失误的。和转载形成反差的是,这些报纸宁愿拿出宝贵的版面转载别家报纸和网站的“二手货”,也不发业余通讯员来自基层单位的新闻报道和文学爱好者的上乘之作,实在是一种大大的怪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