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两条腿”走路评职称
时间:2010年12月21日 来源:

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青木报道:与其他西方国家不同,目前德国仍施行职称评定和职业资格认定并行的行业准入制度。德国联邦劳工局的穆萨尔博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职称评定制度主要适用于国家公职机构的工作人员,如公务员、教师、军人等。

穆萨尔博士以有代表性的教授职称为例介绍说,在德国,教授既是职务又是职称,分为C2、C3、C4三个等级。当一位已具有博士学位的讲师在工作若干年后,不仅在国际学术杂志上发表若干篇论文,而且撰写了一篇具有教授资格的论文,同时在两年内给研究生开设了专题研究课程,这时可以向相关学院申请教授资格答辩,但只能到另一个学校去应聘。最后由州主管部长决定是否聘用。接到聘任通知后,教师再和州里进行工资谈判和驻留谈判。

值得一提的是,同样是职称评定,德国有更多的定性内容。如德国教授都是终身教授。如果想要晋升,得自己申请,因为德国没有每年一次对教师的鉴定。

而德国的职业资格认定制度应用范围更是极其广泛。穆萨尔博士指出,“无论是医生、工程师、律师、销售顾问,还是邮递员、餐馆服务员、粉刷匠,几乎所有职业都要进行职业资格认定。”

穆萨尔博士还就此进行了对比。中国工程师的职称评定是这样的:中专毕业工作7年后可以被评定为工程师,大学本科毕业工作5年后可以被评定为工程师,而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工作2年可以被评定为工程师。而德国工程师职业资格认定则是:工科大学毕业即为硕士工程师,研究生毕业为博士工程师。因此,你要想当硕士工程师,就一定得工科大学毕业。如果一般的技术员想获得工程师资格,就得接受大学的系统教育。但德国各行业机构也有职务,如“项目领导人”、“科长”和“经理”等。

一位原在德国柏林一所医院担任医生的中国“海归”博士告诉记者,很多“海归”对国内职称了解甚少,自己回到国内工作,看别人评了职称才知道职称是和医保、住房等福利挂钩的。她觉得,德国职业资格认定制度更量化,更公平公正。这不但重学历而更注重技能,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其背后是德国坚实教育制度的支撑,它鼓励年轻人去努力读书,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