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名家专题 >> 张月红 >> 回归学术本身才能破除“唯出身论”
回归学术本身才能破除“唯出身论”
时间:2016年06月21日 来源:南报网

最近,复旦大学70后海归副教授郑磊“火”了!为了给学生争取署名权,他不惜从某核心期刊撤稿,舆论在赞誉其高尚师德的同时,也对部分学术期刊的“唯作者出身论”展开抨击。业界指出,这种论资排辈、盲目追求名家光环效应的做法恰是学术期刊“不自信”的表现。

长期以来,国内学术期刊论出身、按资排辈的现象并不罕见,可谓乱象横生、积弊已久。但若要剖析其中是非曲直,一言即可蔽之:各种利益纠葛、场外因素令学术排名错乱,只有回归科学本身才能正本清源,提高中国学术期刊的整体水准,进而办出世界级的名刊。

学术期刊署名“唯出身论”,大抵出于三方面考虑。一是觉得有了名家的抬头,就能蓬荜生辉,提高自己的身价,那些名不见经传的新人、硕士生的署名无法体现出期刊的级别;二是期刊编辑的专业水平不够,鉴别能力低,因此要靠名家的声望、职称来背书,彰显稿件的档次;三是缺乏合理的评价甄选机制,目前国内大多数期刊还是原始的“编辑主导制”,难免会有关系稿、人情稿,甚至权力寻租行为存在。浙大学报英文版总编张月红曾表示,是自上而下的运作体制和办刊人员非主流的意识,让中国的科技期刊无法走出落后圈。

国内学术期刊的功利、势利,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稿源匮乏,尤其是优质、高水平的的投稿。很多中国科学家更愿意把论文投向国外,一方面是科研考评体系更重视国外期刊;另一方面是国外学术期刊相对更公平、公正,他们只以论文本身的学术价值、质量和创新性,而不会在意作者的头衔名气等外部因素。这种严谨纯粹的态度,才是科学的本来面目。

对于国内学术期刊存在的弊端,业内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如通讯作者制度、双盲匿名评审制度等。但如上所述,问题根源在于自上而下的运作体制,盲审等技术手段恐怕只能治标,无法治本。归根结底,是高校的科研和职称评价体系逼着导师、研究生去发表论文,催生了“市场”需求,惯坏了学术期刊的编辑们。所以必须改变过于重视论文发表数量的考评体系,让论文发表“市场”冷下来,期刊才能回归原本的学术定位;同时,官方也应严加监督,建立起学术期刊的进入退出机制,做到优胜劣汰,去芜存菁。

统计显示,近年来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期刊论文数量已高居世界前列,但相关论文的平均引用率却排在世界100位以外,这种状况必须加以重视。是时候彻底摒弃“唯出身论”了,如何营造出公平透明的环境,最大程度尊重学术本身,是学术期刊主办方与高校、科研界必须面对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