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名家专题 >> 方舟子 >> 英国《大学世界新闻》:中国大学未能解决剽窃问题
英国《大学世界新闻》:中国大学未能解决剽窃问题
时间:2010年05月19日 来源:
记者:Yojana Sharma
翻译:方舟子
英国《大学世界新闻》2010年4月25日,第121期

  中国大学未能打击剽窃,尽管教育部在一年前破天荒地发给他们一份通知,要求他们负责调查和处理泛滥的造假问题。

  由于像方是民这样的敢说话的斗士的揭露,许多引人注目的案例才得以曝光。方是民以方舟子为笔名写作,用其受欢迎的新语丝网站揭露学术造假。

  剽窃案例并不是由大学自己清除的,而是由个人报告给网上论坛或新语丝网站,然后由在美国受过生物化学训练的方舟子严谨地跟踪和审核。

  但是,方舟子近年来披露的900多起学术腐败案件中,只有20起由大学做了处罚。受处罚的多数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方舟子说。

  新近暴露的剽窃和造假案大部分是科学方面的。但是中国文化杂志《花岗斋》的读者正密切关注一起文学剽窃大案,南京大学文学系教授王彬彬指控北京名牌大学清华大学汪晖教授剽窃他人的作品,未注明是引用。

  学术界人士说,这个案子有意思的是,争论是由王彬彬本人公开挑起的,而不是由互联网上的博客写手或其他揭发者。

  据爆出这个事件的《南方都市报》的说法,难得见到有人指名道姓地批评别人。

  这一指控涉及汪晖研究中国经典文学巨人鲁迅的论文,该论文是1985年他还是南京大学的博士生时发表的【译按:此处有误,汪晖是中国社科院的博士生】,后来印成书出版。这个事件表明当局允许公开几十年前的旧案,试验剽窃指控能公开追溯到什么程度而不会危及大学的名声。

  王彬彬与汪晖的争论被视为一个试验性案例,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它没有涉及到有可能败坏中国的国际形象的著名科研成果。

  即便如此,对学者的剽窃指控还是很敏感的,《南方都市报》的记者发现在互联网论坛上某些关于这个争论的帖子被删掉,代以显然是故意要误导人的消息:“学术界已澄清了此事。”——这个对报纸报道的擅自改写在互联网上广为传播。

  王彬彬与汪晖的争论的另一个不寻常之处是,其他学者公开地站队支持两人中的一个。媒体引用政府智囊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名研究员赵京华的话声称,被王彬彬认为是抄袭的例子属于“引用不当”。

  “那是技术问题,不是不道德的剽窃问题,”赵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最近告诉《南方都市报》它“经常遇到剽窃案”。

  学术剽窃问题被归咎于中国在“学术规范”或什么算剽窃方面缺乏共识。有些学者甚至争论说采用西方标准将会“限制学术自由”,该报说。

  另一个问题是学术界缺少西方机构具有的那种正式、严格的同行评议过程。

  在几年前的一场突如其来的开除风波之后,近年来大学当局似乎没有胃口再对学术剽窃采取行动。

  但是今年3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的6名教授反复地张贴致学校的公开信,并揭露该校李连生发表的论文并不属于其能量研究的专业范围之后,李连生被开除了。

  这六名教授用实名揭露李连生剽窃他人工作的30个例子。一开始,他们遭到校方的反驳,但是在距他们首次指控两年多之后,李连生终于被开除了。

  中国学者认为,大学难得执行制定的规章。方舟子说这个国家从来就没有严肃地对待剽窃问题。即便在学者遭到指控后,许多机构宁愿视而不见,也不愿意失去一个能够带来国际资金的著名研究人员。

  由于特别关注中国在科学方面的国际名声,在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批评中国的科研造假,以及其他西方学术界的批评之后,教育部才给大学发了第一份关于处理学术剽窃问题的通知,其中包括要采取法律行动和开除肇事者。

  去年3月份发出的通知要求大学为教师和学生办班“提高他们对学术规范的认识”。

  “这些措施是为了建立长期预防机制让学术界保持‘干净’,”教育部发言人许梅当时说。

  三年前科技部设立了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但是方舟子说,该办公室迄今没有调查过一个案例。他相信这些部定规章不太可能被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