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名家专题 >> 方舟子 >> “疯狂”论文造假背后
“疯狂”论文造假背后
时间:2010年05月17日 来源: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

【同期】全国政协委员 江西师范大学教授 王东林:

所有在研究机构、在大学工作的老师,都有一种压力,这个压力是什么呢?它每年都要对这个老师进行考评。你到了年终的时候要填很多的表格,你今年完成了多少课题,你发表了多少文章,出了多少著作等等等等,而且这些东西是通过指标固定下来的。

【解说】对压力一说,井冈山大学校予以否定。校方认为,2007年井冈山大学从原先的学院扩建为大学,学校本身并没有承担重要的科研项目,况且钟华、刘涛均为普通讲师,考核任务也不重。

【同期】江西井冈山大学副校长 曾建平:

(考核方面)讲师是320个标准课时,科研工作分的话是1分。这1分的话是什么概念,就是在学校规定的最低档次D类刊物上面就可以完成,只要一篇(论文)就可以完成。

【解说】对于他们疯狂造假的原因,校方归结为个人原因。记者试图多次联系钟华和刘涛本人,但都没能联系上。

【实况】记者拨打电话,忙音

【同期】江西井冈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 方小牛:

有种失去理智一样的,练气功练得有点走火入魔一样的。

【解说】尽管校方否认教师有考核压力,但记者注意到,从2006年1月1日起执行的《井冈山学院科研工作奖励办法(试行)》中规定,凡被SCI收录的学术论文每篇奖励5000元,同时附加奖励1000元。SCI为“科学引文索引”的英文缩写,是美国科学家创建的一个科学论文资料数据库,而钟华和刘涛发表造假论文的《晶体学报》,恰恰就属于SCI收录的国际学术期刊。

【同期】电话采访著名学术打假人 方舟子:

以前还排过名次的,就是各个学校SCI论文的排名榜,哪个学校是第一,或者哪个老师是SCI论文的冠军。这就是学校它本身有这种的需求,能够表示出自己做出了很大的政绩。所以为了刺激老师尽量多地发表论文,就制定出奖励的政策。

【同期】全国政协委员 江西师范大学教授 王东林:

金钱至上,金钱万能,认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现在这就是我们的管理方式。

【解说】更为荒唐的是,当学术论文已不单纯是学术研究的成果,而变为换取金钱的砝码,打着“论文”旗号的人情交易也上演了。在这起造假事件中,29篇以刘涛为第一作者的文章竟然全部是钟华代写的。

【同期】江西井冈山大学工学院院长 肖冠云:

起因是他们两个人的爱人是同乡,他们两家交往比较多一些。从主观上呢他(刘涛)当时是希望他(钟华)帮忙写个一两篇就行,但是到2008年大概3月份左右,钟华就把28(29)篇以刘涛的名义发表的论文的复印件,就交给了刘涛。

【解说】就这样,工学院的讲师刘涛发表了和自己专业毫无关系的20多篇化学领域的论文。而在以刘涛的名义发表的部分文章中,还署有第二、第三作者的名字。

【同期】江西井冈山大学工学院院长 肖冠云:

他是在发表之前呢,钟华问刘涛,他说你要不要再挂什么第二或者第三作者,刘涛他就想当然地觉得哪几个人是他同学啦,或者关系好一点啊,他就擅自做主张,把人家的名字挂上去,一直到论文出来以后呢,人家本人都不知道。

【解说】在井冈山大学的宣传网页上,至今还赫然写着学校已有多少篇论文入选SCI等国际学术刊物。而这种以论文为考核、奖励导向的量化考评机制在其他高校也并不少见。

【同期】全国政协委员 江西师范大学教授 王东林:

这种制度带来的个体价值观的崩溃,整个价值观完全发生移位和扭曲,因为你有这样的制度导向,急功近利,功利心的导向,导致了价值观的偏离。也就是说,我文章写得多,第一可以评职称,我可以不断地评职称;第二我可以获得名望,因为还有什么学者,什么千百万人才工程等等等等,而且所有的这些称号都和利结合起来了,名和利紧密结合在一块。

【同期】江西省政协委员民革江西省委会秘书长 许小欢:

一个是从道德层面上面,另一个还要从法律层面,现在我们有知识产权法,依据法律对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应该立法,发现造假的应该从法律层面追究责任。

【演播室主持人】井冈山大学教师论文造假事件不是第一起,可能也不会是最后一起。当沉重的科研压力遇到形同虚设的监管网络,当学术的良知和尊严让位于世俗的功名和利禄,无论是高校还是其他科研机构,都将不可避免地沦为名利场。正如这些专家所说,只有量化考评的科研体制彻底改变,学术造假的不端行为才有望消除。好,感谢收看本期《新华视点》,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