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规范 >> 如何避免学术不端 >> 让学术腐败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让学术腐败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时间:2009年06月09日 来源:新华网

2006年5月12日,一场闹得沸沸扬扬的科研骗局被严肃查处,引起了国内外极大关注——

资料照片

作为“汉芯”系列芯片造假事件的责任人,陈进被撤销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职务和“长江学者”称号、解除教授聘用合同、追缴相应科研经费。

严肃查处“汉芯”造假事件,无疑向各界传达了这样一个清晰的信号:对待学术腐败,中国决不姑息。

实际上,一段时间以来,学术界的浮躁、腐败等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甚至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每年两会期间,许多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都提出了预防和惩处学术腐败的相关建议。

“一些人把科研活动当作工具,追名逐利;一些人为了一己之私,弄虚作假;少数人抄袭别人通过辛勤劳动取得的成果和论文,被揭发后态度非常嚣张,而揭发者、被抄袭者还会受到攻击。”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李依依表示,“这种现象让许多科学家感到十分气愤。”

根治不端行为、净化学术风气、优化自主创新环境,让学术腐败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强烈共识。

今年4月,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科技工作的有关情况时表示,当前科技界违背科学道德规范、败坏学风的科学不端行为、道德失范及学风浮躁现象时有发生,有的还比较严重。“问题涉及项目申请和职称评定、研究实施、论文署名、成果发表、荣誉获取和分配、项目评审、科技评奖和同行评议、科研活动成果宣传等各个方面。”从体制和机制上整治学术腐败等科技界的不正之风,已成当务之急。

针对时有发生的严重违背科学道德的行为,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在今年6月的院士大会上代表学部主席团,呼吁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科技成果评价和奖励制度、科学不端行为监察制度和科研学术道德教育制度,反对获取不当名誉和利益,抵制学术腐败和学术不端行为。

对社会各界的强烈呼吁,科技部等有关部门认真回应,从制度建设着手,力求从源头上预防学术腐败。

今年6月,科技部负责人公开表示,将认真吸取“汉芯”造假事件的教训,从多方面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根治学术腐败:

——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改革,确保科研立项全程公开、公正和透明,防止“人情项目”“关系项目”和“跑部钱进”现象;

——建立分类评价体系,避免对面向市场的科技创新项目和基础研究项目采取“一刀切”的评价模式;推行科研评价国际化,防止“小圈子”里搞“人情评价”现象;

——建立专家库随机抽取制度、定期轮换制度、涉嫌回避制度和专家信用制度,建立科技评价监督委员会,进一步完善专家参与国家科技计划管理的机制,增强项目参与专家、评审专家的责任意识;

——在科研项目管理中推行问效问责制度,对项目的各责任主体进行跟踪考核;实施国家科技计划时,积极引入第三方进行独立评估和监督;

——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实行事前预算评估、事中经费监督和财务检查、事后财务验收和审计的全程预算管理程序,严防科研经费成为“唐僧肉”……

11月,科技部又发布了《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矛头直指各种学术腐败行为:在有关人员职称、简历以及研究基础等方面提供虚假信息;抄袭、剽窃他人科研成果;捏造或篡改科研数据……

中国科协组织开展专门的调研活动,起草了《科学家行为准则》草案。参与草案起草工作的李依依表示,出台《科学家行为准则》的目的,就是要在科技人员中旗帜鲜明地提倡科学道德、提倡严格自律,坚决反对、抵制科研工作中的剽窃、抄袭、夸大成果、弄虚作假等不道德的行为。

与此同时,有关部门还成立了专门机构,负责学术腐败行为的查处。

教育部表示,将酝酿成立学风建设委员会,通过设立专门机构来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经常化、规范化。

科技部宣布,将成立专门的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负责接受、转送对科研不端行为的举报。这个办公室将于2007年1月1日正式运作。

此外,科技部还将与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协商,成立国家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委员会,以“协调推进科研诚信建设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