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规范 >> 如何避免学术不端 >> 特别观察:请珍爱学术这方净土
特别观察:请珍爱学术这方净土
时间:2009年06月09日 来源:人民日报

“在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今天,更应大力倡导科学道德建设,净化学术风气,营造和谐学术生态。”今年两会期间,怎样弘扬科学精神,加强科学道德建设,成为众多代表委员瞩目的焦点。

学术生态现状不容乐观

“我国学术生态的现状如何?”对于记者提出的这个问题,许多代表委员的意见是一致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但目前科技界确实也存在着急功近利、浮躁浮夸、科技成果重数量轻质量等问题,在极少数人中甚至出现了弄虚作假和抄袭剽窃等严重违背科学道德的不端行为,学术生态的现状不容乐观,甚至潜伏着危机。

“这些不正常现象,一旦形成风气,将对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博士生导师汤洪高代表忧心忡忡。

把脉学术生态不和谐“病象”,许多代表委员认为,它既涉及科学家自身的行为准则和道德作风问题,也有单位、科学群体和组织评价科研成果的准则和方法问题,但从根本上讲,都涉及科学价值观,是因为一些人从思想根源上背离了科学的本来目标和价值。

“学术风气不正、学术道德滑坡、学术生态失范等现象的出现,一个重要原因是利益驱动。”贵阳学院院长龚振黔代表说,“急功近利心态下的科研行为往往是扭曲的、变形的,极易导致学术不端。”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陆善镇代表认为,除了个人原因,也有制度的缺陷,“比如现在的奖励政策等激励机制太过功利,重数量轻质量。这种奖励政策,使一批年轻的学者往往追求数量,对那些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见到成效的课题和项目就不用心做了。”

强调自律,更需制度保障

“学术德为先”。许多代表委员认为,构建和谐学术生态,需要多管齐下。

“科学工作者必须自尊自爱,以科学精神规范自己。”汤洪高认为,要大力倡导科学道德建设。现代科学最基本的道德原则是科学诚信,要从制度和法律层面营造出崇尚科学诚信的氛围,树立正确的学术荣辱观。

“做学问的人应该是高尚正直的,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都应该光明正大、踏实勤奋地去攻坚。”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李主其代表认为。

龚振黔代表也持相近看法,“只有自我约束能力强了,才能从根本上避免问题的出现。”他说,科研人员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把法律规范、道德规范转化为内在的信念。

除了正视学术不端行为,在全社会倡导良好的学术风气,李主其认为还要有一些处置办法。

“要加强制度建设,形成法律规范,对学术不端行为毫不留情地惩处。”龚振黔说。

“一旦发现学术腐败现象,应该取消当事人的职称,取消已经拿到的科研项目。但这都只是被动的、事后的措施,最根本的还是政策引导。”陆善镇强调说,“科研基金、高校、科研院所本身的奖励政策应该作调整,鼓励大家做一些创新性的工作。”

“要建立教育、倡导、约束、监督、惩戒机制,鼓励科技人员树立科学诚信,规范科技人员的行为,形成政府宏观引导、科技界严格自律、社会关注与监督的科学道德建设格局。”汤洪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