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杜绝学术抄袭的德国
杜绝学术抄袭的德国
时间:2014年06月05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德国学术界历来以治学严谨和讲究诚信著称,德国大学颁发的博士学位在全球都享有极高的声誉。但是,这一声誉近年来受到一系列学术造假丑闻的冲击。其中,最大的丑闻莫过于前国防部长古腾贝格的博士论文抄袭。该丑闻震动了德国社会,并引发了一场专门打击政府官员学术抄袭的运动。   

古腾贝格的抄袭行为是在2011年由不来梅大学法学教授菲舍尔·勒斯卡诺发现的,后经《南德意志报》曝光,引发了舆论的轩然大波。因为古腾贝格此前是深受民众喜欢的政治明星。即便是在丑闻被曝光后,民意调查仍然显示,73%的德国民众对他的工作感到满意,72%的人希望他留任国防部长。联邦总理默克尔也公开表示袒护,说她需要的是一个称职的国防部长,而非学术助理或者一个博士。   

没想到民众的包容和总理的袒护不但没有起到帮助作用,反而激怒了学术界:由德国博士和博士生起草的一封致联邦总理的公开信得到了6万多人的签名支持。德国最有影响的学术组织——如德意志科研协会、德意志科学委员会——也纷纷表示抗议。德国反对党和媒体一再施压,要求古腾贝格下台。在各方的压力下,古腾贝格最终辞职。后来的审查表明,其论文有超过90%的页面存在抄袭问题。拜罗伊特大学撤销了其博士学位。   

古腾贝格的抄袭事件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德国大学和科研机构在此后纷纷出台了旨在规避学术失范的专门规定。整个社会也开始反思是不是因为德国对博士头衔过度尊崇才导致有人为此铤而走险。这一事件也催生了一系列专门检测学术论文抄袭的网络以及一个新的职业——抄袭猎手,即专门查找学术造假的人。他们随后将目标投向其他政府官员。而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的是,下一个落网的居然是德国教育与科研部部长沙宛。   

2012年4月,一位笔名为施密特的抄袭猎手在其网站上指控沙宛抄袭,说在其325页的博士论文中有94页存在抄袭问题。这一指控经过媒体报道后又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因为沙宛是一个深得学术界认可的部长。她在2005年上任后推行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科教资助政策,如卓越计划、高等教育协定、科研和创新协定等。德国学术界对她心存感恩,出于学术政治的考虑,希望她能够留任。因此,德国十大学术组织(如德意志科研协会、赫姆霍兹协会和洪堡基金会等)的领导以及著名的校长和学者都曾站出来声援沙宛。   

不过,政治归政治,学术归学术,德国毕竟是一个法治国家。2013年2月,杜塞尔多夫大学认定其论文确实存在“蓄意抄袭”的问题,撤销了其博士学位。沙宛随即辞去了德国教育与科研部部长的职务。   

就在沙宛抄袭事件尚未平息之际,德国外交部长、时任社民党联邦议院党团主席的施泰因迈尔在2013年9月被指博士论文抄袭。指控者为多特蒙德应用科学大学的一位教授卡门兹,同时也是一位抄袭猎手。他早在2011年古腾贝格事件曝光后就提出了“杜绝抄袭的德国”的行动口号,并曾向联邦教育与科研部建议,用自己开发的软件审查所有联邦议员的博士论文。在媒体曝光这一指控后,基森大学介入调查,并很快于2013年11月初公布了结果:施氏的论文虽然存在引用上的问题,但并不构成抄袭。   

除了上述得到媒体广泛报道的政府部长之外,还有更多的政府官员在此期间受到抄袭指控,例如德国联邦议院议长拉默特、自由民主党议员科赫·米琳、自由民主党市长戈特施密特等。经过大学的审查,他们有的人被撤销了博士学位并被迫辞职,而有的则被查明虽有问题但不构成抄袭。   

近日,联邦政府经济合作与发展部部长米勒被指在其博士论文中抄袭。尽管对米勒的指控十分单薄:他只是在论文中原文引用了别人一段话,虽然没有加上引号,但在后面标出了出处。雷格斯堡大学还是决定对此展开调查。此次指控米勒抄袭的是知名抄袭猎手海丁菲尔德。他公开表示,下一个调查的目标是现任联邦教育与科研部部长万卡。看来,这场打击政府官员学术抄袭的运动方兴未艾。   

虽说这场运动让人吃惊地发现,历来被视为楷模的德国居然也有学术造假的问题,而且还不止一桩,令德国的国际声誉受损,但另一方面,人们也发现:在德国,不管官职多高,工作多出色,只要遭到抄袭指控,大学便会立刻介入调查;若真属于学术抄袭,当事人就会被取消博士学位,就要辞职,因为他成了一个不再值得信任的人。德国人在处理此类问题中所体现出来的认真、严格和依法行事等亮点也让德国有可能成为打击学术造假的典范。(作者孙进,系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留德博士)   

《中国教育报》2014年6月4日第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