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术不端”何时谢幕
“学术不端”何时谢幕
时间:2011年03月04日 来源:王攀(河南商报评论员)

因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奖项目“涡旋压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被科技部公开撤销了其昔日获得的国家科技奖项。(详见今日本报A10版)

原本是学术领域的一个新闻,却被各大门户网站高高挂着。这说明“学术不端”在中国已经是大众反响强烈的社会问题。似乎是互文,同一天的《中国青年报》报道说,中国论文发表数量世界第一,可引用率却在百名开外(其实这也不是新闻了)。数量上的巨人,质量上的矮子“学术不端”的“恶之花”就开在这样的悖论上。

“学术不端”已经是一个制度问题。眼下我们对学术成果的评价,更多依据学术期刊的“级别”和“标签”;而且,学术评价还被诸如职称评定、项目审批、工资级别、是否聘任等行政行为捆绑。这等于绑架了学术,把它交给一个并不能保证做出正确判断的评价机制。有资料显示,中国学术期刊每年只能发表248万篇,但每年需要发表论文的有1180万人。僧多粥少,难免催生交易。有这样的背景,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学术不端”了。


我们有滋生“学术不端”的土壤,却无纠正“学术不端”的良药。以此次被撤销的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例,项目负责人之一是西安交大能动学院原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连生。早在2007年底,西安交大6名老教授就实名举报李连生造假、侵占他人学术成果进行拼凑和包装等。可历经三年多才有正果,其间遇到的阻力和困难可想而知。而更多的学术不端事件则一直未果。

“行政的归行政,学术的归学术”,这是学术回归的根本。但遗憾的是,当前行政和学术并未有分离的迹象,而中国学术的成绩正在成为一个国际笑话。要是不打破行政主导学术的局面,建立学术打假的有效机制,那“学术不端”的“恶之花”就会继续盛开下去。

来源:http://news.163.com/11/0211/01/6SITMFKN00014A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