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方舟子:学术不端检测仪能否保证学术纯洁
方舟子:学术不端检测仪能否保证学术纯洁
时间:2010年04月28日 来源:西安日报

   因为引入学术不端系统检测,毕业生们大多不敢在网上找资料,图书馆成为他们查找资料的重要场所。
  看着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显示22%的重合率,接受论文检测的同学庆幸自己躲过了25%的“警戒线”。

  核心提示

  学术不端事件近年时有发生,对整个科技界、教育界的学术道德产生了不良影响。2010年3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主持召开了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座谈会,在会上指出,对学术不端行为要采取“零宽容”政策,严格要求,严厉约束,有一个处理一个,并公开曝光,决不让弄虚作假、剽窃抄袭行为有立足之地。去年以来,国内知名大学相继建立“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用来检测毕业生论文的“真假”。今年,西安部分高校也引入了“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新一届高校毕业生即将走出校门,面对这一检测系统,他们有着什么样的心态呢?

  4月,正值西安部分高校研究生毕业论文一审期间。西北大学对今年参加一审的论文启用了“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刚刚递交了论文的研究生小李心中有些忐忑:“我对这个系统不太了解,以往写论文从没接受过检测,不知道这次能不能顺利通过。”

  与小李有着同样感受的大学生并不在少数,毕竟,被“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查出造假,不仅是论文通不过,重要的是关系到每个人的颜面,丢人事大。


  引入高校毕业论文接受严格检测

  今年年初,包括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在内的部分高校,相继引入了“学术不端检测仪”系统,通过该软件系统检测,一旦认定论文的结果为抄袭,就直接影响授予毕业生学位。

  所谓“学术不端检测仪”,是指利用全文文献为比对资源,通过软件全面检测学术不端行为的系统,该系统由CNKI(国家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于2009年研发成功,功能类似的还有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沈阳副教授等人开发的“ROST反剽窃系统”。

  “学术不端检测仪”从2009年3月起在部分高校研究生院开始使用。该系统的官方操作介绍说:到目前为止,仅对研究生学术论文的检测,其检测量已达到20万篇次。在每一次检测过程中,待检文章首先按照篇章、段落、句子等层级分层处理,然后创建指纹。指纹即语言的特征,就好像每个人说话的口头禅,之后比对数据库中的比对文献。通俗来说,就是将论文和数据库进行比对,根据其重合处的比例,判断该论文是否存在抄袭行为。通常情况下,高校将这个重合比的限度定为25%~30%。若检测发现超过这个比率,论文就会被提交至该校学术委员会来判定是否存在抄袭行为。

  学术检测软件去年首先在武汉部分高校“试水”,4月25日,位于武汉市的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学院应届毕业研究生司帅告诉记者:“我是学理科的,理工科的学生都是在个人实验或是实践基础上做的论文,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多一些,不像文科生那样纯理论的东西多。”在顺利通过“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检测后,司帅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一般而言,只要是自己亲自做的毕业论文都能顺利通过,主要是文献综述部分管制比较严格,对不用功写论文的人影响很大。但对文科类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毕业设计一般均基于理论,比较容易和原有的文献雷同,相对受限制多些。”  


  直接效果做论文再不敢粘贴复制

  对于“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应用,校方则认为这是保证学术纯洁的基本做法。西北大学学位办一位寇姓老师表示,“这个系统尚处于起步阶段,出现问题的原因我们也在分析研究。”

  寇老师告诉记者,自从2009年西北大学开始启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以来,学生做论文时再也不敢粘贴、复制了事,写论文的态度明显比以前端正了很多。对于同学们的担心,她表示,学校在评定论文时发挥导师和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机构)的作用,对于检测结果,评判引用是否恰当不会单纯依赖机器检测,这一点足以规避检测系统的弊端。“我们希望同学们明白,导师都是专家级的教授,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比较熟悉,单纯的变动和改写很难蒙混过关。校方还是希望同学们认真写作。”

  西北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对此也有自己的看法:端正学风势在必行,“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只是简单的第一关,在论文检测中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导师。学生在论文中是否有抄袭行为,与老师平时的教育和训练是分不开的。“一般情况下,一篇经过认真思考、逻辑严谨的规范论文,不太可能出现学术不端问题。我们教育学生,不管是平时做作业还是做毕业论文,都要求学术规范,即使是引用一两句话,也要说明出处。平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是不会抄袭的,毕竟,被检查出问题是一件羞耻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