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剽窃又抄袭 诚信缺失怎就困扰学术殿堂?
剽窃又抄袭 诚信缺失怎就困扰学术殿堂?
时间:2009年03月04日 来源:人民网

剽窃抄袭、侵占成果、申报造假、艺术剽窃……近来,学术界和文娱圈的诚信危机此起彼伏。一桩桩“造假”事件的背后,是一些人对科学研究、艺术创作的急功近利。学术之心、道德之心的缺失正在危及我们的学术和艺术殿堂,重建这一殿堂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近来,学术界也好,文娱圈也罢,诚信危机此起彼伏,似乎已经绝非“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所能形容:因涉嫌学术造假,原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刘辉日前被清华大学撤销教授职务;《刘心武揭秘〈金瓶梅〉》被指认为伪书,是不法书商眼红《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的畅销而制造的“伪姊妹篇”;花儿乐队抄袭歌曲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经专家鉴定,包括《嘻唰唰》在内的诸多歌曲确属抄袭……

有人不禁惊叹:这是一个连抄袭都变得“风骚”的时代!剽窃抄袭、侵占成果、申报造假、操控评选、出卖文凭、买卖版面、学术受贿……文明人难道就这样远离了学术伦理与文化诚信?

据媒体报道,高校成了科研项目虚假申报的重灾区。有人靠学术造假,从国家口袋里圈钱;年轻人刚出道,往往胆子更大,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苦心钻研学术;很多年轻科研人员从事科研的动力不是追求真理,不是对科学的渴求,而是名利。对于这种现象,有人分析说,当前,一些人对科学研究的态度是急功近利、寅吃卯粮,科研成果拿来就得管用,须立竿见影,特别是基础研究工作所需要的“十年磨一剑”的从容氛围已经荡然无存。在浮躁功利的氛围中,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学术不端行为不断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可是,这样的“不足为奇”如果变成了“不足为耻”,文明人的文明又何去何从?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缺水”的时代。北京大学校园内的河塘一直缺水,所以北大校长许智宏日前说,“如果未名湖干掉,北大就不叫北大了。”如果未名湖干掉,失去的是一个人文的湖;如果水木清华消逝,失去的是一个人文的景。而比这更可怕的,是学术之心、道德之心的“缺水”――就是人文精神和道德底线的消失。

一位经济学教授在一次讲座中谈到“诚信”时说:“中国学生去国外留学前,常常需要找一位教授先写一封推荐信。上个世纪80年代,我在上面签上自己的名字,对方学校就认可;到了90年代早期,签名之外还要盖上自己的印章;90年代后期,推荐信上的内容愈加丰富了,除了签名、盖章外,还要求加盖系、院或大学的骑缝章,人家才买账;到了21世纪,这些都不算了,外国大学在收到推荐信之后,通常还会发一封函给推荐教授,以确信教授是否真的推荐了此人!”

哲人有言:“真正的文明在于所有人把自己主张的权利授予其他的一切人。”可是,今天的一些“文明人”却致力于“把其他一切人的权利夺来据为己有”。一份科研成果、一封推荐信、一首歌曲……每一个这样的“一”都可以为学术伦理与文化诚信添砖加瓦,而更需要的是重建支撑这些砖瓦的文明之规和精神之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