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贵仁在教育部2010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文)
时间:2010年12月02日 来源:

尊敬的各位专家,同志们: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科技部,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周光召院士以及各位专家应邀担任科技部科研诚信建设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加强科研诚信建设,是新时期赋予我国科技界的一项历史使命,也是科技部的重要职责。下面,我就科技部已经和正在开展的与科研诚信建设有关的工作,以及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考虑向各位专家做一个介绍,也请各位专家进行评议,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关于科研诚信建设工作的总体情况
  

近年来,随着科技事业的发展,科技界以及全社会都对科研诚信建设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科技部作为国家科技主管部门,对科研诚信建设十分重视,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1.进一步强化科研诚信建设工作,将科研诚信建设全面纳入法制化轨道。
  2006年11月,科技部颁布了第11号令——《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部长令作为部门规章,是法律的一部分。第11号令规定:科技部成立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对科学技术部归口管理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申请者、推荐者、承担者在科技计划项目申请、评估评审、检查、项目执行、验收等过程中发生的科研不端行为将进行分级查处。
  第11号令还规定,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应当建立科研诚信管理机构,建立健全调查处理科研不端行为的制度,并且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的科研诚信制度建设情况,作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的条件;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承担者(包括单位和个人)在申请项目时应当签署科研诚信承诺书。
  根据第11号令的规定,科技部已经成立了科研诚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及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并与教育部、中科院、工程院、中国科协、自然基金委等部门共同组成了科研诚信建设部际联席会议,筹组了科研诚信建设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
  我还要向大家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修订工作已列入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确立的五年立法规划,可望于本届人大审议通过。科技部在参与起草修订草案的过程中,对科技领域的文化建设给予了足够重视,特别是在科研诚信建设方面,会同国务院法制办将建立科研诚信档案制度等内容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修订草案)。
  2.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科技宏观管理。
  近年来,科技部在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管理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特别是从去年以来,为了更好地完成中长期规划纲要所赋予的各项任务,以加强宏观管理、转变政府职能为总目标,以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为切入点,科技部对内部机构的设置进行了调整,着力明确了部机关综合司局和专业司局在计划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分工,推进了以四大板块为框架的事业单位专业化建设。这次机构调整重点突出了加强宏观管理、提高行政效能。
  这次改革方案明确提出,机关综合司局不再承担具体项目的组织实施,专业司局不再承担项目的具体过程管理工作,让机关司局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履行“三定”方案赋予的决策、监督等宏观管理职能。同时,组建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加强部内的科技战略研究,带动全部的宏观管理工作。在改革方案中还明确提出推进计划项目的专业化管理等措施,以此规范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3.进一步完善科技计划管理,突出强调科技计划立项的公正、公开和公平。
  构建统一的计划管理综合信息平台,为公正、公开、公平提供手段和支撑。一是搭建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平台。从2006年开始,全面实行了科技计划项目的网上申报,为实现项目查重提供保障。2006年网上申报数量近4万项,提高了管理效率和透明度。针对重复立项、多头“交账”的现象,建立能够覆盖相关部门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信息数据库等,加强综合信息管理,通过查重查新,严堵重复立项多头申请,避免交叉与重复立项;同时,积极制定科技项目统筹协调管理办法,建立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沟通协调,形成科技计划的年度报告制度,提高科技计划决策与管理的科学性与权威性。
  强化专家库建设,进一步完善专家管理和咨询的机制,提高管理公正性。863计划、973计划等都分别建立了专家库,并发挥了较好作用。在2007年863计划专题课题同行评议中,从863计划专家库中共随机抽取近7千名专家参加1.3万项课题申请的评议工作。为了更有利于加强计划间的统筹协调,实现专家信息共享,科技部正在抓紧开展建立国家科技计划统一专家库,科学、规范地使用和管理专家库,进一步体现公正、公开原则并提高管理质量。
  实现网上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凡不涉及保密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立项、实施和评价等信息,都将逐步通过电子政务网络系统等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2006年科技支撑计划98%的项目、863计划87%的重大项目课题,都是通过公开发布指南或招标的方式落实课题承担单位。
  建立信用管理与信用记录。根据2004年科技部研究制定并发布的《关于在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中建立信用制度的决定》,在计划管理及相关工作中逐步建立信用记录制度,主要对参与评议、评审活动的专家、课题负责人、承担单位等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不良行为予以记录,进入信用档案,供计划管理参考。
  实行利益关联者回避制度。在项目(课题)立项、检查、验收等评议、评估、评审或评标等评价活动中,对专家自身与被评议对象有亲属关系、师生关系或者上下级关系、顾问关系、有学术观点冲突且为大家熟知、评价对象是本人参加的项目或本人所在单位承担的项目,或者其他有可能影响到专家公正开展评价活动的,都要求采取回避措施。大学回避到院(系),研究院所回避到法人所(中心),企业集团回避到法人单位。
  建立申诉举报渠道。根据各管理主体履行相关管理监督职责的原则要求,由各管理主体受理单位或个人提出的对计划申报、立项、执行和验收中问题的申诉和举报,并认真调查处理、反馈意见。对申诉、举报的问题涉嫌违纪、违法的,要移交监察机构或司法机关依纪、依法处理。
  4.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科技经费管理,全面实行科技预算评审评估。
  2006年,科技部归口管理的科技经费持续增长,意味着承担的责任更加重大。如何保证国家科技经费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这是科技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为此,科技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重点加强国家科技计划经费的管理。
  2005年底,针对科研经费使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科技部印发了《关于严肃财经纪律、规范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经费使用和加强监管的通知》,提出了严禁从项目经费提成用于人员奖励支出、严禁违规提取管理费等八条禁令,在社会上引起了积极反响。2006年初,组织开展了“八条禁令”自查和整改工作,要求各部门及所属科研单位对照“八条禁令”认真组织自查整改工作。各有关部门、单位共对3368项课题进行了自查,涉及金额35.78亿元,并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进行整改,大大强化了项目单位和科研人员合理使用科研经费的意识,科技界规范管理、依法使用科技资金的良好氛围初步形成。
  2006年8月,科技部、财政部联合报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6]56号),提出了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的指导方针。根据56号文件确定的总体方针,科技部研究制定和修订了973计划、863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主要是对项目概算和课题预算编制、预算评审评估、预算调整、财务监督和验收以及结余经费管理等进行了明确具体的规范。同时,科技部还制定《国家科技计划和专项经费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对监管服务工作的定位、主要内容进行了明确的界定,提出了财务报告、巡视检查、专项审计、财务验收、绩效评价、受理举报等六种科技经费监督方法,对监管服务工作的组织实施程序、方式和方法进行了具体规范,并提出了对违规行为的具体处罚措施。《国家科技计划和专项经费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发布实施,将大大推进科技经费监管服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从2006年开始,科技部全面开展预算评审评估、监督检查工作,初步建立起了以预算管理为核心的新机制。由我部归口管理的主体科技计划经费,均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格按预算支出的原则,细化预算和提前编制预算。这项改革改变了过去重项目管理、轻预算管理,项目(课题)预算编制不细化,管理人员自由裁量权大,个别项目虚编预算、套取资金等状况,优化了科技预算资金的整体配置,促进了经费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公开化水平,提高了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益。
  2006年以来,科技部组织开展了两次大规模的科技计划经费专项审计工作,规范科技经费运行。科技部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了七大类科技计划共1167个项目,涉及专项经费31.10亿元。对审计发现的问题,科技部进行了严肃认真的处理,下达了监督检查意见书,要求有关责任单位和相关人员限期整改。各部门、各单位高度重视,普遍按照要求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整改。对问题严重、整改不到位的单位,将建立“黑名单”制度,暂停其所有在研课题的经费拨款,并通过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告,努力在科技界营造规范使用科技经费、廉洁自律的良好氛围。
  为落实规划纲要配套政策关于“改革和强化科研经费管理,建立严格规范的监管制度”的要求,报经中编办批准,科技部将成立科技经费监管服务中心,具体负责国内外科技经费监管政策研究,国家科技经费预算执行、使用的监管服务,以及预算评审评估、绩效评价和经费信用管理等工作。监管中心的设立将强化科技经费监督工作的组织保障,着力培育和打造一支稳定、专业化、高素质的科技经费监管队伍,实现科技经费监督工作的制度化、专业化和长效性。
  5.进一步改革科技评价办法,全面实行分类评价。
科技评价对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的研究开发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在我国以往的科技评价中,存在科学技同志们:

今天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去年教育系统取得的显著成绩,深刻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挑战,全面提出了今年工作的任务要求。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求真务实,对做好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12个省区市的经验介绍,讲得很好,对我们大家很有启发,值得进一步总结推广,值得各地学习借鉴。刚才,六位副部长分别讲了各自主管工作的思路和重点,对今年各项工作的开展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关于2010年教育工作的总体考虑
 

刚刚过去的2009年,教育系统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教育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研究制定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教育改革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一是教育公平取得新进展。全面落实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提前一年落实。国家助学制度不断完善,资助面进一步扩大,资助标准进一步提高。从去年秋季学期开始,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涉农专业学生免除学费,这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重大举措。二是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中等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高等教育招生增量继续向中西部倾斜,专业学位研究生等应用型人才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取得新进展。三是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基础性绩效工资基本兑现,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普遍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规模继续扩大,越来越多的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师范生免费教育深入实施,高等学校引进国外优秀人才迈出更大步伐。四是素质教育扎实推进。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契机,深入开展“我爱我的祖国”主题教育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切实加强。基础教育改革继续深化,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基本完成。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高校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多元评价、多样化录取的高校招生方式在实践中探索前进。五是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面开展,排查鉴定任务全部完成,工程规划认真编制,加固改造扎实推进。六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顺利,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就业率稳中有升,就业人数较大幅度增长。这些工作的完成或推进,为做好2010年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回顾过去一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严峻挑战、经济发展十分困难的宏观环境下,取得这些成绩极为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的结果,是教育系统全体同志团结奋斗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教育部向全国教育工作者和为教育事业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最后一年,是规划纲要启动实施的第一年,也是编制“十二五”规划、为“十二五”奠定基础的关键一年。谋划好、落实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在研究确定今年重点工作、编制年度工作要点的过程中,我们主要考虑了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落实中央教育工作决策部署。做好教育工作,首要的一条是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思想、重要决策、重要部署。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十七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要求。刘延东同志在今天上午讲话中从七个方面阐述了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重大思想,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对今年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和安排,特别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十七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立足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全局,立足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大局,对教育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一是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二是优先发展教育。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善教育办学条件,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三是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科学发展。继续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四是着力推进素质教育。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认真落实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建设规划,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教材编写、审议、使用的质量和效率,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五是推进教育改革。围绕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推进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六是统筹城乡、区域教育发展。适应稳妥推进城镇化的需要,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积极改善农村和贫困地区办学条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信息化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支持相关民族地区开展“双语”教育。七是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解决好经济困难家庭子女上学问题。改进农村学生营养状况。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将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到城市低收入家庭子女。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逐步实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逐步实施免费为农村定向培养全科医生和招聘执业医师计划。八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加大农村教师校长培养培训力度。九是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择业观,鼓励他们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高度重视解决家庭贫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十是适应群众生活多样化、个性化的需要,提高教育培训水平。中央这些决策部署,明确了今年教育工作的目标任务,我们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好。

第二,满足人民群众根本教育需求。教育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还是要看是不是真正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教育需求。当前,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教育需求是什么?主要是对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为多样教育的需求。一是随着知识、技能的价值越来越充分显现,教育对改变个人命运、创造幸福生活越来越重要,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二是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断完善和公民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三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群众生活的日益丰富,人民群众对多样化、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在新形势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必须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三,遵循教育基本规律。科学发展必然是把握规律、运用规律、符合规律的发展。遵循教育规律是转变教育发展方式、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根本保证。在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切实尊重教育规律、教学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觉地将中央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期望与尊重教育规律统一起来。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改革发展必须立足国情,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从基本国情出发,主动适应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要按照人成长成才的规律,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积极适应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是尊重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与其他活动相比,教育周期长、见效慢,我们的工作必须具有前瞻性、预见性,超前部署。同时,教育涉及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我们的工作必须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必须加强统筹协调。二是尊重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尤其是充满生机活力、具有远大理想追求、富有个性化发展潜质的青少年。我们的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全面发展、人人成才的观念,终身学习、系统培养的观念,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努力改变单纯以升学率、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衡量发展成效和工作成绩的观念和做法,努力改变简单以学历文凭衡量人才质量和水平的观念和做法。三是尊重教师工作的特殊性。教书育人是一项专业性、探索性、创造性极强的工作,要求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具有高度的使命感、责任心,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来不得半点急功近利,来不得半点三心二意,来不得半点弄虚作假。我们一方面要千方百计改善教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为教师解除后顾之忧,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另一方面要努力改进教师管理制度,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健全教师考核评价机制,使每位教师都能够成为爱岗敬业的模范、教书育人的模范、终身学习的模范,成为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第四,体现规划纲要战略思路。正在研究制定的规划纲要力图体现中央精神、人民期盼、教育规律。今年,教育工作要在思路和重点上努力体现规划纲要精神,启动实施规划纲要。一要体现到202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战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二要体现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重点任务,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三要体现深化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激发教育活力,形成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四要体现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不断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教育信息化、依法治教、组织领导等政策措施。五要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的组织实施,真正办成办好几件让人民群众满意、为教育发展增添动力的好事实事。

以上四个方面,是制定今年工作要点的基本依据,是做好今年各项教育工作的总体考虑。概括起来,就是我们2010年的教育工作,要努力做到对党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使我们的教育真正成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顺应人民群众期盼的教育,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教育。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工作,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做好2010年的各项教育工作,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